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6-1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 設施園藝自動控制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促進智慧農業快速發展發表日期:2022-05-18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27942次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以智慧農業為表現形態的農業智能革命已經到來。智慧農業是農業信息化發展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級階段,對農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已成為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
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國智慧農業快速發展。在政策引領與規模經營趨勢下,常用環境類農業傳感器、農業遙感技術、農業無人機、農機北斗導航、農業大數據與智能算法等智慧農業技術研發應用取得了長足進步,部分產品基本實現國產替代。不過,我們還應清醒認識到,我國智慧農業仍缺乏基礎研究和技術積累,整體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差15年至20年。以下這些因素均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智慧農業快速發展。
一是我國農田地塊規模小、耕地細碎化問題突出。美國的農場規模平均在200公頃以上,歐盟國家農場面積大于20公頃的占82%,農場面積為100公頃的占52%。而我國農田地塊小,碎片化程度高,經營面積3.4公頃以下的小農戶占比95%以上,他們占有的耕地面積占到我國總耕地面積的80%以上。小農戶、小地塊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導致我國智慧農業技術投入的邊際效益低、農業經營主體應用積極性不高。
二是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比較低。實施智慧農業離不開農機裝備支撐。近年來,我國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廣全程、全面機械化,取得了可喜成績。2020年底我國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丘陵山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49%,設施園藝綜合機械化率為32%,畜牧養殖機械化率為35%,水產養殖機械化率為30%。然而,受農機產品需求多樣化、機具作業環境復雜等因素影響,我國目前的農機化和農機裝備的智能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10個至20個百分點的差距。
三是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農村寬帶網絡雖已覆蓋到村,但到農戶的比例低,到農業園區的少;4G網絡信號不穩定、5G基站少、通信費用高等問題限制了農業信息化發展;農村信息采集終端應用少、物聯網基礎設施薄弱,以及農田氣象、耕地質量、土壤墑情、水文等監測點偏少;缺乏專業的信息化設備運維隊伍,導致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獲取信息難且成本高。
四是智慧農業技術有效供給不足。由于基礎研究薄弱,信息感知農業傳感器、智能決策模型算法以及高端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產品創新不足,不能滿足實施智慧農業的需求。同時,也缺乏針對我國農戶和小地塊的實用低門檻技術,難以滿足我國廣大小農戶的需求。此外,農業的生態多樣性,對技術與應用模式的需求也是多樣的,但對于研發主體,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后,卻不能像工業技術產品一樣大規模復制推廣,導致企業研發主體不愿意也不敢投入。
當前,我國智慧農業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為促進其快速發展,應在以下五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加強政府支持。統籌各類資源,加強政策扶持,突破重點核心技術,實現自立自強。圍繞農業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實施一批智慧農業重大項目工程,加強智慧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總結經驗,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與經驗。
二是制定相關資金補貼政策。鑒于農業的社會公益性、生態區域性、高度分散和個性化特點,建議對智慧農業技術產品研發和應用主體給予政策性補貼,減免以智慧農業為核心業務的企業稅收,減免農村地區互聯網接入和數據傳輸通信費用。
三是加強技術標準與檢測平臺建設。依托聯盟、協會等團體和組織,快速建立數據、產品、市場準入等團體標準,并積極推動國家和行業標準建設。建立國家和行業認可的第三方產品、技術檢測平臺。
四是建立數據開放共享機制。農業數據具有散亂雜、孤島林立等特點,建議政府部門加強農業數據的收集和整合,并在一定范圍內按流程開放相關數據,建立共享機制。對于進入國內市場的外國企業,要求其產品提供數據接口標準。
五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農業與信息多學科交叉人才,建議教育機構在高校研究生課程中開設智慧農業相關課程,鼓勵信息領域人才進入農業領域開展相關科學研究與應用推廣。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建設一支懂技術會操作善管理的智慧農業推廣隊伍。
(趙春江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來源:經濟日報